《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机电产品设计与制造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术能力,在现代化企业从事机电产品制造、机电设备操作、维护和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一) 应具备的素质

具有爱国主义情怀;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质;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理论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职业技能;具有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能适应和承受工作和市场竞争的压力。

(二)        应具备的知识

具备技术应用型人才必备的外语、计算机及管理知识;掌握一般的机械设计、制造和维护知识;具备电子技术及电子器件选用方面的知识,掌握传感器及测试技术;具备数控加工与编程方面的知识;掌握工程中常用的机电控制技术和方法。

(三)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1.英语能力: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有关英文资料的能力和日常英语的听、说、交流能力。

2.计算机能力:具有在信息化社会中工作、学习、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熟练地使用一种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二维零件图、装配图。

3.机械工程基本能力:具备与机械设计、制造有关的知识和能力,能较熟练使用一种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完成简单机械装置的设计。

4.伺服传动技术能力:了解常用机械设备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具备电气、液压,可编程控制器等技术的基本应用能力及机电伺服系统分析能力。

5.机械制造技术应用能力:具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对加工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和数控加工基本操作及编程能力。

6.电气控制基本能力:掌握常用低压电器和机械制造行业常用电工仪器、仪表使用方法,具备阅读、分析继电接触器控制线路和简单的电子线路的能力,初步具备根据电气原理图分析和排除机械设备中电器故障的能力。

7.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能力:了解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具有准确选用检测元件,分析信号、检测与处理电路的能力。

三、修业年限    业余四年

四、专业主要干课程说明

机械制图

本课程是一门学习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为学习后续的机械基础和专业课程以及发展自身的职业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正投影法基本原理、机械图样的表示法、零件图与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零部件测绘等部分。

 

工程力学

本课程是一门应用范围极其广泛的技术基础课程,它包含了传统学科中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两门学科中的主要内容。是认识与分析工程技术问题必备的基础知识与研究工具。主要内容包括:物体受力分析和平衡规律;物体运动规律;物体运动和所受力的关系;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分析和计算等。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力学分析和计算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力学问题打下理论基础。

 

电工电子技术

电工电子技术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主要内容有: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和变压器,直流电机,交流异步电机和控制电机,常用电动机控制电路,常用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直流稳压电源,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

 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材料及其热处理、热加工成形及机械加工等。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对机械零件材料选用,提高构件机械性能以及机械加工工艺和毛坯成形以及机械加工方法初步选择的能力,为后续机械类专业课的学习和毕业设计以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是从理论性、系统性很强的基础课向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过渡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课程主要介绍一般机械中通用零部件的结构和常用机构的运动特性、工作原理、工程应用,机械传动方案设计及零件强度计算的一般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机与电气控制

  本课程以交、直流电动机为驱动装置,低压电器为控制、保护元件,实现对电气控制设备的电力拖动和电气控制。以三相异步电动机拖动和控制为重点,以电气控制基本环节为主线,阐述了电力拖动基本知识,常用设备的电气控制和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有:

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流电机、常用控制电机、常用低压电器、电气控制电路基本环节、典型设备的电气控制、交流双速电梯的电气控制、组合机床的电气控制、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等。

 

数控技术

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主要内容包括:数控机床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数控机床的结构,数控加工编程基础知识,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线切割的编程方法,数控机床的选用、安装、调试和维护,CAD/CAM自动编程系统介绍等。

 

金属切削加工技术

本课程是一门涉及面宽、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制造技术方面获得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了解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使学生初步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金属切削基本原理和刀具的基本知识、切削条件的合理选择;金属切削机床及其加工方法;制定零件的加工工艺的一般原则、方法和步骤;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机械加工精度分析和影响加工表面质量因素等。

                                

 

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进程计划表


课程性质

序号

课程名称

教学时数/学分

理论教学按学年学期分配


总学时

讲课

实验

学分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备注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公共课基础课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72

72

  

4

4

  

  

  

  

  

  

  

  



2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54

54

  

3

  

3

  

  

  

  

  

  

  


3

计算机应用基础

72

40

32

4

4

  

  

  

  

  

  

  

  


4

基础英语

126

126

  

7

4

3

  

  

  

  

  

  

  


5

高等数学

72

72

  

4

4

  

  

  

  

  

  

  

  


专业基础课

6

机械制图

72

60

12

4

4

  

  

  

  

  

  

  

  


7

计算机绘图

42

20

22

3

  

3

  

  

  

  

  

  

  


8

工程力学

60

54

6

4

  

4

  

  

  

  

  

  

  


9

电工与电子技术

72

64

8

4

  

4

  

  

  

  

  

  

  


10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60

50

10

4

  

  

4

  

  

  

  

  

  


11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

60

56

4

4

  

  

4

  

  

  

  

  

  


12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36

30

6

2

  

2

  

  

  

  

  

  

  


13

机械设计基础

72

66

6

4

  

  

  

4

  

  

  

  

  


专业必修课

14

电机与电气控制

60

52

8

4

  

  

4

 

  

  

  

  

  


15

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

42

34

8

3

  

  

  

3

  

  

  

  

14周课


16

检测与转换

54

46

8

3

  

  

  

3

  

  

  

  

  


17

液压与气压传动

54

46

8

3

  

  

  

3

  

  

  

  

  


18

金属切削机床概论

54

48

6

3

  

  

  

  

3

  

  

  

  


19

金属切削加工技术

72

64

8

4

  

  

  

  

4

  

  

  

  


20

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

72

60

12

4

  

  

  

  

  

4

  

  

  


21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

48

40

8

3

  

  

  

  

  

3

  

  

16周课


22

机电一体化原理

36

36

  

2

  






2


  


23

专业英语

36

36

  

2

  

  

  

  

  

  

2

  

  


选修课

24

市场营销学

42

42

  

2


  


 

3

 

  


14周课


25

应用文写作

36

36

  

2


  

2




  


  


26

现代制造技术

54

54

  

3






3

  


  


实践课

27

电工电子实训

28

  

28

1


  

1




  


  


28

金工实习

56

  

56

2


 

2




  


  


29

毕业实践及毕业设计

180

  

180

10







 

10

  


合计

总学时

1794

1358

436

103

360

318

216

222

168

174

126

180

  


周学时

  

  

  

  

20

19

16

13

10

10

4

18

  


授课门数

  

  

  

  

5

6

6

4

3

3

2

1